欢迎访问深同网!

深同网

艾滋病“后悔药”究竟要怎么吃?

时间:2019-11-10 16:04出处:防艾阅读:157

艾滋病“后悔药”究竟要怎么吃?

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正在发生改变,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在内的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。近日,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《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(2019—2022年)》,提出要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,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的目标。暴露后预防被称为艾滋病的“后悔药”,但这种药如何吃,大众却知之甚少。有艾滋病专家呼吁,暴露后预防能大幅度降低感染风险,但如何科学使用需要专业咨询和评估。


男男性行为成为主要传播途径


根据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,广东省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严峻,防治任务艰巨。根据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,广东省被列入“一类省”,属于疫情较严重的省份。截至2018年10月,广东累计报告现住址在广东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0324例,其中艾滋病病人24147例,累计报告死亡18848例。累计报告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数居全国第四位。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,2018年1-10月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1.6%,男性同性传播为31.3%。


“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,以珠海为例,性传播占比超95%,其中男男性传播途径占比超65%。”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感染一科主任洪仲思介绍,相关数据统计,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,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概率大大超过普通人群,这一群体对艾滋病的预防虽然有一定了解,但仍然一知半解,亟须专业机构的支持和帮助。


新发布的《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(2019—2022年)》指出,将强化综合干预,对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、安全套推广、动员检测、艾滋病性病诊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转介等综合干预工作。进一步推进暴露后预防措施,开展男性同性性行为等人群暴露前预防试点工作,制定完善政策并逐步推广。使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%以上,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.5%以下。


“后悔药”不是想吃就吃


艾滋病预防主要分两类:一是行为干预,包括伴侣教育、针具交换、推广安全套使用等;另一类是生物医学干预措施,包括包皮环切、性病治疗、母婴阻断、治疗即预防(TasP)、暴露前预防(PrEP)和暴露后预防(PEP)。


暴露后预防(PEP),也被称为“后悔药”,在发生HIV暴露之后,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(2小时内)进行预防性用药,最晚不超过72小时,连续服用28天,可以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。世界卫生组织《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采取暴露后预防治疗》中指出,如果在可能出现艾滋病毒感染暴露后及时开始HIV暴露后预防治疗,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达89%。但目前,仍有很多人认为HIV/艾滋病是一种致死的传染性疾病,无法预防。在我国,非职业暴露后预防尚未大范围开展,普通大众对暴露后预防知识缺乏了解。


《我国HIV暴露后药物预防可行性现状研究》一文中指出,对于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知晓情况,男男性行为者中知晓程度高达72.3%,但是在女性性工作者中仅有15%。男男性行为者中知晓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,有89.1%的人有使用意愿,不知晓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人只有65.5%有使用意愿。女性性工作中知晓非职业暴露后预防有58.3%有使用意愿,不知晓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人只有40%有使用意愿。


中山五院(珠海院区)感染科(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)专门设置了“爱心门诊”,从一年前即开始提供艾滋病暴露后预防咨询,“每个月都有几十例暴露者咨询,不少从珠海周边地区转辗而来。”洪仲思主任介绍。


发生高危行为后吃“后悔药”就能避免感染风险吗?并非如此简单。中大五院副院长、艾滋病诊治专家夏瑾瑜教授指出,所谓“后悔药”,其实是联合使用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,是否使用,需要对“高危行为”进行评估。如对方是否明确艾滋病患者,是否在进行治疗之中,病毒量高不高,是否有真正暴露等等。医生会根据评估来确定感染风险,再确认是否需要服用药物,私自滥用药物容易带来耐药风险。此外,服药前也需要做相关血液检查。


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也指出,“后悔药”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服用,以防耐药的发生。医生在对暴露后预防用药进行评估时,也要充分考虑事发地耐药情况以及高危对象是否属耐药型等因素,否则使用已耐药的药物就可能降低预防的成功率。